10月19日下午,,河洛人文講堂第八講在歷史文化學院A4樓102教室隆重開講,。應(yīng)科研管理處,、研究生與學科建設(shè)處,、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的邀請,,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院長,、博物館館長,,山東大學學術(shù)研究部副部長、社會科學辦公室主任方輝教授為大家?guī)怼吧瞎艜r期的朱砂及其文化意義”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陽光教授主持,,歷史文化學院相關(guān)專業(yè)教師及學生參加。
目前所知我國史前先民開始認識并使用朱砂始于湖北宜都城背溪文化,,城背溪遺址出土的一件陶盤表面涂有朱砂,,年代在距今6400-5300年。方輝教授認為,,朱砂用于禮儀活動始于黃河上中游地區(qū)仰韶文化,,用于喪葬活動大約始于仰韶時代。朱砂在喪葬中的使用從洛陽王灣到陶寺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制度,,并為此后的二里頭文化或夏時期文化所繼承,,成為商周墓葬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朱砂作為早期的一種稀缺性資源,,它的生產(chǎn),、使用、傳播可能被統(tǒng)治階級所壟斷,,并通過再分配成為控制社會的手段,。直到戰(zhàn)國后,朱砂墓的使用才越來越少,。最后,,方輝教授還介紹了朱砂的其它使用方法,如煉丹,、鎏金,、脂粉等。
同學們認真聆聽了方輝教授的講述,,部分同學還提出了自己對朱砂使用原因的疑惑,,方輝教授細致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